温台金融改革服务实体经济的比较分析及相关建议

2020-07-09 来源:本站 0

作者:郑秀    陈珍子(钱塘江金研院理论研究员) 

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的改革创新工作,今年李克强总理、刘鹤副总理到浙江调研并高度肯定浙江特别是台州在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在最近出台的系列金融政策上体现了许多浙江元素。为推动我市金融更好地服务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我们对温州金融综合改革与台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的进行比较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供领导参阅。

 

温台金融改革服务实体经济的比较分析及相关建议

 

我省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特别是温州“金改”和台州“金改”作为地方金融改革的两种典型模式,改革路径举措上各有侧重,经验做法各有特色,绩效评价也有差异。对两种模式比较分析,可以更好把握金融改革规律,找准改革着力点和突破口,把我市金融综合改革推向深入。

一、温台金融改革是两种不同的改革模式

温台两地金融从一开始就走上两条差异化的金融改革路径,发展形成了颇具结构性制度性区域特点的金融市场体系。

(一)改革缘起初衷不同。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设立于2012年3月,缘起于民间借贷风波,旨在引导民间融资规范发展,完善地方资本市场,破解“两多两难”问题。台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设立于2015年12月份,旨在通过发展专营化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服务新模式、支持小微企业在境内外直接融资、完善信用体系等举措,探索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从一开始,两地的改革方向就存在差异,温州更侧重民间融资规范化阳光化,目标更加多元综合;台州更侧重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质效,目标更为聚焦突出。

(二)改革思路路径不同。不同目标导向不同路径。温州“金改”兼顾体制内增量和体制外突破,在体制内推动银行、证券、信托和基金等各类金融发展和地方资本市场建设,把民间金融作为改革亮点予以大力创新突破,引导民间资本服务实体经济。台州“金改”侧重从体制内推动结构优化,激发民营金融机构的活力,推动地方小法人金融机构发展,不断提升与实体经济结构的匹配性和适应性。比较而言,温州“金改”要突破法规更多,系统性很强,复杂程度更高,改革不确定更大。

(三)改革任务侧重不同。温州“金改”从民间金融发展、金融组织体系、金融服务体系、信用体系、地方资本市场和风险防控七个方面谋划十二条任务,其中前三条突出引导民间金融规范发展,先后成立全国首个地方金融管理局,首创民间借贷服务中心、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开创民间金融组织非现场监管系统等措施。台州金改聚焦支持小微企业提质升级、完善多层次金融组织体系、完善多层次金融组织体系、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健全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和保险机制等七大任务,突出小微企业融资惠及面、融资成本、融资渠道、增信方式等微观操作。台州“金改”任务涉及权限基本上属于市县层级,工作着力点在于业务模式创新,聚焦小微企业融资问题谋划任务举措。

(四)改革推进机制不同。温州“金改”成立省级“领导小组”和市级“实施领导小组”,市级下设处级重点办,自上而下推进,涉及部门众多,特别是突破现有法律法规的政策创新需征得上级部门许可。台州“金改”由主要领导挂帅,在市级层面决策、部署和推动,鼓励基层创新,能在市级范畴很快汇聚工作合力,形成了高效的工作推进机制。可以说,温州“金改”机构规格高,社会关注度高,对纵向联动和横向沟通要求更高,机构的运作部门协调和任务执行要求更高。但近几年省级对温州“金改”的关注减弱,再次掀起“试验区”建设热潮,需要得到省级领导小组的重视和认可,需要市委加强对金融综合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温台两地金融市场体系运行的质效差异

经过多年改革积淀,从微观主体到宏观市场,从操作实务到制度结构,从金融行为到文化特质,两地金融发展呈现结构和制度特征,决定了两地金融市场运行质量和效率。

(一)台州信贷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的成效更好。台州小微银行发展激发信贷市场的鲶鱼效应,推动形成了良性的信贷文化和信贷模式。一是从信贷投向看(如图1),截至2018年底,台州银行业贷款余额7354亿元,其中投向制造业2044亿元,投向对公领域3419亿元,分别占比27.8和46.5%;而温州银行业对制造业贷款仅1503亿元,对个人贷款高达5474亿元,分别占比15%和61%,从今年新增贷款投向看,温州信贷资源脱实向虚的迹象没有根本改变。二是从信贷规模看,台州3家小微银行贷款余额1352亿元,占全市信贷余额的18%,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的30%,并带动了对小微企业的融资规模增长和利率下降,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3058亿元,占信贷余额达56%,户数超过38万户,覆盖面达94.3%,平均年化利率6.5%;相对而言,温州这些指标相对落后,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2168亿元,占信贷余额达21.6%,平均年化利率7.2%。三是从信贷方式看,温州抵押贷款为主,担保关系错综复杂,抵押保证方式占比85%以上;台州银行业更多采用信用方式,纯信用贷款占比为19.6%,比温州高7个百分点,说明了台州地区信用环境更优,以信用方式获得贷款更容易。

          


(二)台州信贷资源供给的惠及面更广、可获得性更高。台州信保基金增信机制是台州金改的亮点项目,牵引推动小微金融发展,促进了信贷资源供给和需求的相适性。一是从融资担保机制看,台州聚焦信保基金制度建设,支持金融机构入股扩规,去年基金规模达10亿,在保余额突破76亿元,平均担保费低于1%。单“创保贷”专项产品让1485家初创型企业获得增信支持,真正发挥了信保基金的信贷放大和风险保障作用。相对而言,温州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作用发挥不够,市级信保基金对县域辐射覆盖能力有限,风控机制不够成熟,融资担保资金规模19亿元,增信规模才57亿元。二是从融资产品创新情况看,两地都开展了知识产权、动产质押等信贷创新,贷款余额逐年增长,如2018年温州台州商标专利质押贷款余额分别达到8.2、33.6亿元;同时,为化解小微企业短贷长用难题,如温州推出了分段式、增信式、循环式、年审制等四大类96种创新,去年累计发放贷款1996亿元。三是从融资专营机构建设情况看,台州的银行因地制宜开设小微金融专营机构和特色银行,实施专门考核机制、推出紧贴市场的产品服务,截止2018年底,累计设立小微企业专营机构331家和各类特色银行50家;而温州此类机构仅52家。

(三)台州资本市场建设和直接融资发展明显领先。这几年,台州制造业拥抱资本市场发展机遇,形成特色鲜明的“台州板块”,较快走上了裂变扩张、转型发展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一是从上市融资看(如表1),台州境内外上市企业53家,总市值达2902亿元,90%的企业属高新技术企业;温州现有境内外上市企业才27家,总市值1488亿元,上市企业数和市值仅是台州的一半。二是从再融资能力看,台州上市企业成长性较好,再融资能力较强,去年通过可转债和增发实现再融资56.15亿元;温州上市企业直接融资能力偏弱,偏向间接融资,去年境内上市的16家企业获得短期借款64.6亿元,长期借款79.5亿元;仅伟明环保通过可转债获得融资6.7亿元。三是从直融渠道看,台州完成直接融资301亿元,实现债券融资262.06亿元;温州才135亿元,债券融资132亿元;其中政府性平台的债券融资占比较高,温台各占比40%和55%。

表1  2019年3月全省上市公司、新三板企业数情况表


        地市

家数

杭州

宁波

绍兴

台州

嘉兴

金华

湖州

温州

衢州

丽水

舟山

合计

境内上市公司总数

137

77

58

50

37

29

24

20

6

3

1

442

新三板总数

289

127

71

50

73

50

69

68

32

25

10

864

(四)温州的民间金融机构数量众多,民间融资活动相对活跃。温州金改的一大特色就是民间金融规范发展,也为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打开通道。如从民间融资机构设立情况看,温州现有小额贷款公司44家,首创民间借贷服务中心7家、民间资本公司10家、农村资金互助会57家、农村资金互助社和保险互助会各1家,还拥有大量担保公司、典当行、融资对接机构等类金融组织,为活跃民间金融市场、促进民间资本进入实体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埋下了局部金融风险;台州的民间资本只能通过参股村镇银行、民营银行等渠道进入实体经济,渠道有限、风险封闭。如从私募基金发展情况看,温州民间资本雄厚,财富管理和私募基金发展相对比较迅速,总量高于比台州,截至2018年末,温州共有49家登记备案,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 21家,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26家,总规模19.3亿元;台州私募基金管理人29家,总规模11.2亿元。

(五)温台地方金融风险防控处置机制各有特色、各有所长,温州事后风险处置机制更为健全,台州事前信用筛别机制更有优势。温州早于全省爆发借贷风波,针对“两链”风险处置,特别是对风险暴露后资产处置,先行开展对非现场金融监管系统、金融法庭建设和部门沟通协调、联合信用惩戒、信用修复等机制等创新探索,逐步构建了“政银企法”四方联动的不良资产处置和风险防控模式,实现了从风险先发到率先突围,银行业不良率从最高的4.7%降至1.1%。台州金融信息服务公共平台是台州“金改”的一大亮点,获得国家高度肯定,在破解信息不对称问题上具有关键作用,显著优化区域信用生态,协助金融机构利用信用信息库开展个性化、特色化的金融产品服务,金融风险一直处于可控范围,银行业不良率维持在0.75%的低水平。

三、高水平推进我市金融综合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改革的重要论述精神和年初车俊书记在金融机构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开展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和创新金融服务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整体解决方案,做好战略谋划与实践探索相结合、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相结合、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相结合、风险防范和金融创新相结合,有效推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

(一)加强金融改革战略谋划,聚焦小微金融发展

借鉴台州“金改”经验,聚焦重点、聚力突破,要把金融改革纳入市委市政府重要工作,适时召开全市金融改革大会,专题研究部署金融改革发展中长期战略,明确战略目标和战略措施。用好“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金字招牌,建议市里积极向中央部委争取已推出的金融改革项目在温州同步试验,谋划启动一批具有高“含金量”的金融改革项目。学习台州重点突出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经验,把服务小微企业作为金融改革的重点工程和特色工程,集中火力每年突破一二个重点,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水平。

(二)发挥金融主体作用,提高小微金融服务惠及面

把银行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施银行差异化政策考核和引导机制,推动地方性法人银行壮大发展,借鉴台州小法人金融机构主动性负债做法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并纳入金融机构考核,加强引导支持银行业专营机构和特色银行铺设,如科技银行、文化银行、绿色银行等,满足不同产业的金融需求。积极推动民间金融规范发展。正视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加强对策研究、争取政策突破,特别是积极并争取小额贷款公司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法人地位,推动一批风控良好、实力较强的小额贷款公司向社区银行创新转型。

(三)深化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小微信贷市场运行质效

以“最多跑一次”理念推动部门信息联通共享,继续推动“温州金融大脑”后续建设,借鉴台州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平台经验,打破各政府部门信息孤岛,接入区块链系统、融资性担保、小额贷款等行业业务管理系统,深入实施小微企业信贷增氧计划和金融服务滴灌工程,推动金融机构和服务“双下沉”,拓宽金融服务覆盖面,加大对创新型、成长型企业的信贷贴息支持,引导更多信贷资源流向制造业和实体企业。

(四)推动资产证券化,拓宽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充分利用央行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等的政策措施,加强有关政策应用研究,支持中小企业专项证券融资,鼓励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推动政府项目债券融资,逐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积极培育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构建项目孵化转化的完整金融链条,有针对性地为“双创”项目融资综合服务,加快形成金融服务新动能培育的机制。

(五)提高风险防控能力,优化小微金融生态环境

提高地方金融风险精准识别能力,准确识别“7+4”类地方金融业态、违法违规金融活动、非法集资活动的行为特征和风险点,科学设置评级和预警标准,提高风险识别、监测预警的精准度,为落实金融监管、依法处置和化解风险提供支撑。建立健全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防控平台。坚持探索“信息化”“大数据”监管路径,制定技术标准、监管制度、创新配套政策,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金融监管科技,全力提升金融风险监测防控智能化水平。

(六)推动金融科技创新,引领小微金融新业态

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给金融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新动力,催生新业态新模式,金融科技行业发展蔚然成风。加强金融科技领域开放合作。主动对接杭州钱塘江金融港湾建设和上海金融中心发展,拥抱长三角区域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支持蚂蚁金服、连连支付等金融独角兽企业在温州设立机构和开展业务,推动我市金融业与新技术的深度融合。积极支持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建立包容的监管环境,出台新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的政策引导机制,鼓励国内外最先进技术到温州寻找金融应用场景,推动温州金融的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七)实施金融人才发展工程,培养小微金融服务人才

以“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为契机,把高端金融人才培训纳入市委人才工作范畴,可借鉴台州银行银座金融培训学院,加强金融系统和民间金融人才培育发展,特别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小微信贷业务条线人员的培育,打造专职化、专业化的金融服务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