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创新再到城市群竞争,大湾区成为全球高端竞争主战场。作为经济大省的浙江,近年来也将目光转向“湾区经济”。11月29日,浙江发布了杭州湾大湾区建设路径,总投资约1.5万亿元。
新形势下,浙江如何借助金融力量,在全新的区域发展格局里推进经济持续发展?12月16日,“钱塘江论坛—新金融与新产业峰会”在杭州举行,聚焦产业革命推动实体经济发展,通过对话探讨浙江资本的未来发展,助推杭州湾大湾区的发展。
对标世界级大湾区,人才是关键
提到世界级的著名湾区,旧金山湾、纽约湾和东京湾耳熟能详。在大湾区内,资源配置能力高效、集聚外溢功能强、国际交往网络发达,孕育了苹果、谷歌、三菱、丰田等知名企业。
2017年6月,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谋划实施“大湾区”建设行动纲要,重点建设杭州湾经济区,大力发展湾区经济。随着杭州湾大湾区规划建设落子布局,环长三角的地域壁垒被打破,揭开了一体化发展的序幕。
在香港前财政司司长、南丰集团董事长梁锦松看来,发展杭州湾大湾区,人才储备是最为关键。从国内发展较为成熟的粤港澳大湾区来看,香港是国际人才中心,深圳集聚了国内的顶级的IT人才,广州是中国南部的制造业中心,且相互之间还有人才流通的绿色通道。
梁锦松表示,人才和资金有一个共性,流通量大的市场就会吸引更多的人才,产业成熟的地方就会留下人才,香港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环境,如何在杭州湾区打造出这么一个环境吸引人才,是值得思考的。
论坛现场,罗兰贝格全球碱石灰副主席亚洲区副总裁戴璞与梁锦松对人才的观点似乎不谋而合。戴璞谈到,现在商业的竞争不仅在讲成本的竞争,也在讲人才的竞争,而人才是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的核心。
戴璞进而延伸到了工业4.0。他认为,工业4.0依然处于发展阶段,需要有更多的时间实现转型和革命。“每一个行业都是需要时间进行调整,比如资产的更新,新的设施和工厂的投入,还有人才的储备。”戴璞表示:“工业4.0是一个全新的起点,还有很多挑战。”
成立钱塘江金研院,助力浙江“智囊团”建设
在当天的主论坛上,浙江钱塘江金融研修院正式成立。记者了解到,钱塘江金研院建设已纳入2017年浙江省政府钱塘江金融港湾发展重点项目,将构建面向全国的人才培养体系,持续将"浙江智慧"嫁接全国经济金融,将浙江创新辐射全国。
为什么要建钱塘江金融研修院。钱塘江金融研修院院长沈荣勤告诉记者,一方面是浙江省内缺乏能够结合金融与实体经济的高端人才;另一方面也是为有志于新金融发展的人才提供交流平台。
钱塘江金融研修院包括三大功能:经济金融人才的培训,金融理论研究与学术交流,金融实务的咨询。其中,在经济金融人才培养方面,钱塘江金融研修院将陆续开办财富管理、家族财富传承、金融风险管理、产业与金融结合、股权与创业投资管理、领导力提升等课程,未来还将开办科技金融课程;金融理论研究与学术交流方面,包括金融最前沿理论研究、金融实践应用研究、金融学术与文化交流等;金融实务咨询方面,包括为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提供相关经营管理、财富管理等金融实务操作服务咨询。
钱塘江金融研修院定位于高端化、国际化、标准化,面向政府机关、金融机构和各类企业,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大视野,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本土经验”的高级经济金融人才,逐步形成一套标准的人才培训体系,持续将“浙江模式”引领全国金融、“浙江智慧”助力全国经济。
钱塘江金融研修院以平台化、产学研一体化、线上线下互动化于一体的培训模式,将钱塘江金融研修院打造成各类资源与人才集聚的平台、集理论研究、教育培训与产业实践于一体,通过线上培训与线下授课的方式实现教学互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