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开伟:银行集中清理“睡眠账户”意欲何为?

2025-10-23 来源:本站 0

近期,多家银行相继发布公告,宣布开展对长期不动户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沉睡账户”进行清理;它主要剑指具有余额较低和长期无用户主动交易两类特征的银行账户;清理范围既包含个人长期不动户,也涵盖单位长期不动户。

  此次多家银行虽掀起清理“沉睡账户”潮,但各银行在划定标准上略有不同:在“余额较低”上大致定为100以下、50元以下和10元以下等三种;在“长期无用户主动交易”上大致确定6个月、12个月、24个月等三个时间段;除金融社保卡、公积金卡外,凡未发生任何非结息交易的个人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都被列为“沉睡账户”清理范围。

  事实上,银行清理“沉睡账户”不是“现在式”,而是近几年一直在重点推行的“进行式”。早在2023年,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就曾发布通知,组织开展银行“沉睡账户”提示提醒专项工作;只是最近两年,越来越多的银行体会到这项工作的紧迫性、必要性和重要性,国有大银行以及大多数股份制银行才相继加入到对“沉睡账户”清理行动中来;近期,越来越多的地方中小银行也纷纷加入清理大军,加速了“沉睡账户”清理。

  那么,摆在我们面前有一个十分清晰的命题需要解答,那就是银行为何此时要加紧对“沉睡账户”的清理?加紧清理的意义又在哪里?从当前银行经营账户管理情况看,不外三种因素催促:一是堵塞社会不法分子进行违法金融犯罪活动的需要。“长期不动账户”存在资金被遗忘或挪用、个人信息泄露、账户被用于违法犯罪交易等风险隐患;对这些账户进行有效管控清理,防范账户被不法分子利用,明显有助于阻断金融违法犯罪灰色通道,可助力防范打击洗钱、电诈等风险,保障金融系统安全。二是可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账户管理效率。众所周知,金融资源是有限的,睡眠账户占用银行服务器空间、维护成本等系统资源。据统计,全国人均持有银行卡约6.97张,但部分账户长期闲置,造成资源浪费;通过清理长期未使用的账户,可减少重复办卡、资源浪费等问题,推动个人账户管理规范化,能有效释放金融体系沉淀成本,提升银行服务效率,使有限的金融资源得到科学合理配置和实现社会效用最大化。三是配合金融监管部门监管的要求。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自2023年起持续推动“沉睡账户”清理工作,要求银行对长期未主动交易的账户进行提示和清理,以强化账户管理;根据2025年1月施行的《反洗钱法》规定,银行需加强客户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清理睡眠账户是落实反洗钱义务的具体措施。因而,银行机构掀起清理“沉睡账户”潮很大程度上也有落实监管部门政策要求之意。

  银行清理“沉睡账户”对银行自身和金融消费者到底会带来哪些影响?对于近年以及最近银行掀起的清理“沉睡账户”潮,不少银行企业和个人客户,可能并不知道内情,心理更是没底,存在不少困惑,担心自己的银行账户是否会被清理以及银行账户资金是否安全等问题。实际上这些顾虑和担忧是多余的,银行清理“沉睡账户”已向社会公开释放了明确信息:低余额且长期不动账户在清理之列,金融社保卡、公积金卡等不在清理之列,绑定了房贷还款、基金理财、股票三方存管等业务账户,也均不纳入清理范围;即便长期不动账户被清理,账户上有资金也不用担心会被银行“收走”,资金的归属权始终属于储户,银行只是负责集中管理,不会占用、挪用或没收;最后在待清理范围内,客户可持相关证件办理相关手续,逾期未办理的,才视同自愿销户。所以,银行在清理“沉睡账户”上释放的是满满的“灵活性”和“人情味”,不会对企业和个人客户带来任何“后遗症”,企业和个人客户积极配合可以了:首先是‌主动核查账户‌,建议通过手机银行、网银或到柜台查询名下账户状态,确认是否有长期闲置账户;其次是‌避免超量开户‌,按银行规定要求开立个人结算账户,避免超量账户被清理;再次是及时‌‌更新身份信息‌,若账户身份证件过期,需及时到银行更新信息以避免账户受限;最后是保持好的账户管理习惯,可定期梳理本人名下的银行账户,对长期不使用的账户及时进行销户处理,以更好地管理个人金融资产,确保资金安全。

  当然,银行清理“沉睡账户”也可能会给金融消费者造成一些不便之处:“沉睡账户”被清理可能会导致账户被限制交易或直接销户,给正常交易带来一定不便;部分银行可能对符合条件的账户暂停服务,需携带身份证到柜面解除限制才能继续使用,但这些相对银行清理“沉睡账户”所产生的积极金融效应来说,则显得微不足道了。

  对银行而言,也会带来诸多积极影响:一是可有效降低管理成本。“沉睡账户”长期未使用且余额较低,银行需投入资源维护但无法产生收益;通过清理此类账户,银行可减少系统资源占用,降低账户管理成本。二是可有效提高金融风险防范。长期未使用的账户泄漏信息风险大,易被不法分子用于洗钱、电信诈骗等违法活动;清理“沉睡账户”有助于银行加强风险防控,避免账户资源被滥用,保障金融系统安全性。三是可有效优化服务资源。通过清理“沉睡账户”,银行可集中资源提升对活跃账户的服务质量,例如优化转账、理财等功能的操作体验;同时,集中清理后,银行可更精准地服务高价值客户,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四是可有效提升资金使用效率。通过释放被沉睡账户占用的系统资源,银行能更高效地调配资金流向活跃账户,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提高银行服务企业和消费者的能力。

  显然,从总体上看,银行清理“沉睡账户”具有重大现实金融意义,将着重体现在三方面:其一,可帮助金融消费者唤醒闲置资金,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银行清理“沉睡账户”不是单一的“利己”行为,而更是一种“利他”行为;因为随着“沉睡账户”逐渐被清理,企业和个人客户的资金管理意识也将被唤醒,将之前沉睡在银行账户上的资金激活用于其他金融投资活动,可改变资金一味“睡”在银行账户上无法发挥作用的现状,既能增强企业和个人收益,又能确保金融消费者权益不受损失。其二,减少银行账户、系统资源的无效占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更好地为消费者提供有效服务。清理“沉睡账户”是一种银行与客户双方都能获得利益的互动效应,银行管理资金账户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必然会减少,银行在账户管理上就可节约出大笔管理费用,不仅使金融资源得到科学合理配置,也能进一步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将促使整个金融系统资金账户管理更加健康和安全。其三,加强银行账户管理,降低“长期账户”潜在风险,减少可能存在的风险。清理“沉睡账户”是一种能起到全方位扎紧金融风险防范“口袋”的作用,一方面既能使金融消费者“沉睡账户”的信息可避免被不法分子盗取用来进行洗钱、偷漏税等违法金融犯罪活动,可极大地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能促使银行更加精准有效地识别账户正常与异动,加强社会资金动态的监管,提高资金运行监测的灵敏度,避免更多资金流向非法途径,为国家金融安全把好关守好口,使我国金融运行的安全性得到极大地提高。

  (本文作者介绍:知名财经评论人、独立经济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