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中铭:裁员降薪传闻不断 公募基金应从重规模转变为重盈利

2024-01-09 来源:本站 0

  对于公募基金而言,也非常有必要实现从重规模到重盈利能力的转变。

  近期,公募基金行业频频出现裁员、降薪的传闻。比如有消息称,某基金成立了再就业中心,让表现不佳的员工回炉重造,期间只发最低工资,这也被解读为变相裁员。另有消息称,北京某头部公募开始裁员降薪,研究员底薪减少25%,基金经理减少30%。该消息已被证实。个人以为,在目前的情势下,公募基金行业裁员降薪或是大势所趋,但更重要的是,公募基金应该从重规模转变到重盈利上来。

  此前,某些公募基金人员薪酬过高、增长过快,以及少数人员超高薪酬等问题常常遭遇市场的质疑。对于公募基金的薪酬所存在的问题,监管部门此前已有相关动作。比如早在2022年5月,各公募机构就收到监管部门的通知,要求在月底前报送薪酬机制方案。此后的6月份,中基协就出台了被业内称之为“限薪令”的《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指引》。因此,对于市场上有公募基金裁员降薪的传闻,其实也没必要大惊小怪。

  “限薪令”的出台、相关基金公司降薪的消息被证实,以及出现公募基金裁员降薪的传闻等,个中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除了少数基金公司人员薪酬过高、增长过快等原因外,近几年来市场行情的低迷,对于基金公司的业绩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毕竟,市场行情不佳的背景下,新基金的发行更加困难,基金公司的收入就会受到波及。

  其次,市场行情低迷,基金业绩会受到影响,持有人难以从中获取回报。基金经理的高薪也与持有人的亏损等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也是其常常遭市场诟病之处。反过来讲,持有人无法获取回报,新基金的发行不可能像以前那样的顺利,影响可想而知。

  此外,政策上的变化,也将倒逼基金公司主动进行裁员降薪。2023年7月8日,证监会发布了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具体内容主要包括降低基金费率水平,以及推出更多浮动费率产品等。尽管仍然存在“旱涝保收”的情形,但降费与推行浮动费率,对于基金公司的收入影响将是长远的。

  因为“旱涝保收”的管理费提取模式,一直以来,公募基金都热衷于跑马圈地,通过扩大基金规模的方式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但也因之产生多方面的问题。比如研发能力跟不上。对于公募基金而言,研发能力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此外,盲目扩张规模,公募基金也会遭遇人才培养、人才储备跟不上,盈利能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

  而且,盲目发行新产品扩张规模,也导致市场上“迷你基金”盛行的尴尬一幕。国内公募基金产品的数量在2022年已突破一万只,截至2023年11月份,其产品数量又达到11391只。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基金数量和总规模不断攀升之时,“迷你基金”的数量也在不断走高。来自Wind数据显示,目前“迷你基金”的数量有1277只基金,占比超过10%。显然,这一比例并不低。

  随着费率的下降,以及更多浮动费率产品的推行,公募基金此前那种重规模的老路已经走不动了。而重研发能力,重投资决策能力,重人才培养与储备,进而提升公募基金产品的盈利能力,才是公募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于公募基金而言,也非常有必要实现从重规模到重盈利能力的转变。只有公募基金产品的能力提升了,持有人能够获得回报了,才有可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加盟,这无形中对提高基金的规模有所帮助,进而有可能实现良性循环。公募基金产品的盈利能力提升了,对于缓解基金公司的裁员降薪也是有益的。

  (本文作者介绍:独立财经撰稿人 在三大证券报等多家媒体发表文章数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