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为美团点评创始人王兴
商报记者 徐歆婷
今年4月,港交所进行了近25年来最重大的一次上市机制改革,进一步降低了IPO门槛,这导致了今年港交所异常热闹,
近有美团、小米等,远有51信用卡、映客等,今年来,内地明星公司掀起赴港“上市潮”。
这直接导致港交所的锣不够用。据说有一天有8家企业上市,平时台上只放1面锣,一口气放了4个,然后委屈两个公司共用一个锣……
9月上旬,港交所公布了数据,今年1-8月,共迎来150家公司敲锣上市,其中内地企业56家。在这些企业中,我们整理了4家有代表性的明星企业,一探他们IPO的台前幕后。
海底捞: 中国市值最高的上市餐饮企业
说起海底捞,热衷团聚文化、爱吃火锅的中国人应该非常熟悉。这是一家成立于1994年的“老牌”大型火锅品牌,主打四川火锅。
从四川简阳一家小火锅店起步,靠产品和服务两大“杀手锏”,海底捞快速扩张。截至2018年9月3日,海底捞一共有自营餐厅363家,包括中国内地26个省的332家和31家位于中国台湾、香港及海外地区的门店。
今年9月26日,海底捞在港交所“火辣”上市,股票代码06862.HK。作为中国火锅品牌“扛把子”,海底捞开盘8分钟市值就破千亿,成为中国市值最高的上市餐饮企业。
据了解,海底捞上市进程比较顺利。今年5月17日,海底捞国际控股递交了港交所上市申请;9月12日,海底捞在香港公开发售;9月19日,海底捞确定了最终发行价,每股17.8港元。
招股书显示,海底捞全球共发售4.25亿股,其中香港发售3820.8万股,国际发售3.86亿股。
关于此次IPO募集的资金,海底捞首席战略官周兆呈表示,60%将用作业务扩充,为2018年至2020年开设新餐厅提供资金支持。如果按每家餐厅资本开支800万元至1000万元估计,资金将满足海底捞在中国开设约390家新餐厅。
美团点评:市值仅次于BAT
美团点评APP对于很多人来说,是生活的必备。周末在家想点个外卖,你可以上美团查看附近的美食;休息日想约闺蜜做个SPA,你可以上美团查看附近点评和优惠信息;家里空调坏了,你可以在美团上找同城修理;出门旅游,可以在美团上订酒店,也可以预订景区门票……
9月20日,这家围绕日常生活所需的公司正式登陆港交所,39岁的美团点评CEO王兴一锤敲锣,干脆利落。
美团点评由美团与大众点评于2015年10月8日合并成立,其主要业务包括到店餐饮、酒店旅游、在线外卖和移动出行四大板块,外卖是公司估值最重要的支撑。
从美团点评的2018年上半年财报来看,美团点评上半年营收263.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1.2%,调整后亏损净额为41.91亿元人民币。
此次赴港上市,美团点评的成绩不俗,首日收涨5.29%,市值为4003.12亿港元,成交额逾84亿港元,约占港股总成交额的十分之一。在超过2000亿的超级大盘股中,美团点评创下港股7年首日涨幅最高纪录,市值仅次于BAT。
上市当天,王兴给全体员工发了一封邮件,邮件中提到一句话:“上市才是真正考验耐心的开始,随着上市成功,美团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未来要承担更大责任。”
IPO是一个新起点,美团点评未来的发展可以从招股说明书初见端倪。招股书显示,美团此次募集的资金将有约35%用于升级技术提升研发能力,包括数据分析、机器学习、无人配送系统等;约35%用于研发新服务及产品,包括为商家提供云端 ERP系统及智能支付解决方案的商家赋能系统、非餐厅食物的即时配送、为餐厅提供原材料采购及物流服务的餐厅供应链服务等。
由此可以看出,美团未来的核心是要为商家赋能。
华兴资本:新经济金融服务第一股
今年在港交所上市的新经济公司不少,这些公司IPO背后,离不开众多投资机构的推波助澜。
9月27日,有一家被誉为“新经济金融服务第一股”的公司在港交所挂牌交易,这家公司名为华兴资本,股票代码1911.HK。
华兴资本IPO被寄予很多关注,初定发行价为31.80港元,但出师不利,上市首日华兴资本股价跌破发行价,一度跌至24.15港元,截至当日收盘,该股下跌22.33%,报收24.70港元。
面对这种情况,华兴资本集团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包凡表示:“短期股价不重要,把业务做好,长期股价一定会有体现。”
据悉,华兴资本成立13年时间,以投资银行、投资管理和多牌照境内证券合资公司“三驾马车”快速发展,满足跨市场、跨产品的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投资银行业务是华兴资本收入的大部分来源。